🌓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根本烦恼:恶见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好,我们今天看“根本烦恼”第六个,是“恶见”,也称为“不正见”。

什么是不正见呢?不正见,就是错误的见解,叫做不正见。不是正确的见解,就是错误的见解。这个错误的见解使我们没有办法证得初果。小乘的初果,就能够破见惑。所谓的见惑,就是这五种不正确的见解,我们称为见惑,就是见解上的错误、见解上的迷惑。什么时候断呢?就是要到小乘的初果才能够断。

我们现在就看,有哪五种不正确的见解呢?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什么会有这五种错误的见解呢?就是对于真实的道理不明白,才会产生错误的见解。

譬如说:明明没有“我”,却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因此把这个身当作是我,这个就叫“身见”。第一个——身见怎么来的?就是把五蕴当作是我,是属于我所有的,我所,把五蕴当作我,我所,属于我的色身、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寿命,等等等等的,把五蕴的假合当作是我,这个就称为“身见”。

可是五蕴之身其实只是因缘和合才有的,它并不是真实有。因为我们不管观我们的色身也好或者是我们的感受也好或者是我们的想法也好或者是所谓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你观每一个,都知道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既然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当然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可是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就错把五蕴之身当作是我、还有属于我的——我所,这个就称为身见,所以身见是这么来的。

在没有证得小乘的初果之前,我们每一位凡夫众生都是这么想的:这个色身是我的嘛,不然你干嘛这个照顾它?对不对?很害怕生病啊,或者是四大不调的时候、五脏六腑生病的时候都很紧张,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把它当作是我的肝、心、脾、肺、肾、小肠、大肠……什么都是“我的”,所以要好好地爱护它——这个就是执色蕴为我,属于我的、我所,“我的”身体,所以我要好好地照顾。因为我们的观念里面,这个色身是我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修不净观?为什么要修四念处?尤其是身念住,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就是它破我见最快,就是破这个身见最快。我们借着观生灭、无常、无我,你就能够明白这个色身不是我,一切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都是无我的,因此就可以破除这个身见而证到初果,所以我们就知道四念住很重要。

四念住或者不净观(不净观也是身念住的一种修法),身、受、心、法嘛,四念处,身念住,或者身念处,这个是破身见最快速的法门。因为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容易成就,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身见,它也是五见里面最难断的,因为身见断了,接下来的边见、邪见就断了;见取见、戒禁取见呢,只要你听闻正确的佛法,也很快就断了,因为这五见都是分别来的,所以它很容易断,比我们昨天讲的那个思惑容易断,昨天讲的贪、瞋、痴、慢、疑,它是比较难断的,它是跟我们生命一起来的,它比较难断。但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五种不正见,它是比较容易断,因为它只是见解上的错误,它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你只要听闻正法,如法的修习,依照佛陀所传下来的四念住等等法门,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很快就能够破除而证果。

我们一般都会把这个色身当作是我,所以就被色蕴所困,不得解脱,只要我们观念里面还认为说这个色身是我的,属于我的,属于我所有的,就被色蕴困住,不得解脱。

如果我们认为种种的感受是我的感受,这个就被受蕴所困,不得解脱。受蕴,就是每一个当下都有受蕴的,不管你是快乐的、你是痛苦的、你是忧愁烦恼的、你是欢喜的,各种的情绪,它都会带给我们种种的感受,我们如果执著这种种感受,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话,我们也会被受蕴所困。像打坐的时候也是啊,很多师兄喜欢搞感受嘛,对不对?气又走到哪里了?打坐是很舒服呢?很舒服也是感受啊,还是腰酸背痛呢?也是感受啊!或者身心轻安、喜乐啊,也是感受啊!都没有离开这个感受,不管是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当中,或者是你在修定或者是下座,任何情况,每一个当下都有受蕴生起,只是强不强烈的差别,一般就是舍受(不苦不乐受)你比较没有强烈的差别,就是没有特别欢喜、也没有特别忧愁、没有特别痛苦、也没有特别快乐,那个当下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其实还是在受蕴当中,那个叫做舍受,没有很强烈的感受。所以实际上我们念念都没有离开受蕴。

就是说受蕴生起的当下,你能不能马上就明白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不是“我”的感受,它只是因缘所生,而生起了种种不同的感受,这样而已,但是不是有一个“我”在受苦、受乐,感觉欢喜、还是忧愁、还是苦闷,没有一个“我”在感受,这个才是事实的真相。因为种种的感受,只是因缘的生灭,这样而已,只是因缘生起的当下,你能不能有这样的智慧观照,明白它是无我的,它是生灭、无常,只要是生灭无常,就是无我的。这个我们之前都已经很详细地介绍过,尤其是在我们讲“身念住”的时候,都详细地说明过。

想蕴也是啊。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认为怎么样……,只要你执著那个生起的念头,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你就被想蕴所困,不得解脱,你就困在那个想蕴当中。如果我们还认为我们种种的想法是对的,然后要跟人家争辩,有没有?别人不同意我的时候,我很生气,那个就是你执著那个想蕴不得解脱,可是你当下不了解。我的想法都希望得到人家的认同!当别人不认同我的想法的时候,就觉得说不是同一国的,如果再争论起来,可能就会开始生气、起瞋恚心。那为什么每个人都很执著他的想法是对的?或者是认为他的想法很重要?就是因为他把这个生灭、无常的想蕴,把它当作是实有的,是我的,属于我所有的。所以当我们执著种种的想法的时候,以为是“我”在想,这个时候就是在身见当中,是被想蕴困住。

行蕴的范围比较广。那我们最在意的就是寿命,我们的寿命、寿量。一个人的寿量其实也是生灭、无常的,也不是“我”可以活多久,都是无我的,哪有我的寿命呢?可是我们会误以为有一个“我”,然后很在乎我可以长寿,只要听到能够长寿的方法,就很快就很想要试试看,或者是马上就去做,就是很在意,这时候就是被行蕴困住,不得解脱。

所以我们为什么流转在三界当中,不得解脱,连证初果都没份呢?就是因为我们把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把它当作是我、我所,这个就是所谓的身见。所以要修四念住,明白五蕴都是生灭、无常,既然是生灭、无常,就是无我的,所以没有一个我或者属于我的五蕴之身,这个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生灭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我们误认为它是属于我的。

好,这是第一个——身见。

第二个,边见。边见是由身见来的,有了身见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讨论说这个“身”是永远存在呢?还是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呢?所以它就会落在两边:认为永恒存在,就落在常见;认为死后没有了,这个就落在断见。所以不管是落在常见、还是断见,都是落在一边,我们称为“边见”。

所以不管是落在常见、还是断见,都是属于错误的见解。为什么说它是错误的见解呢?其实没有证初果之前,我们也都是这样想啊,有一个“我”在轮回嘛,对不对?所以我也很在意,我要断恶修善,干什么呢?我喜欢有人天果报啊,我希望下一世更好啊,所以我要造种种善业,这个就是常见,因为在你的观念里面,认为“我”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不断不断轮回这样而已,一下三善道、一下三恶道,可是有一个真实的“我”在轮回,所以我会很在意的要断十恶业、行十善业,我希望我得人天果报或者我希望能够解脱,所以有一个“我”要很精进地修行,然后来了脱生死或者是开悟成佛。“我”要证果、“我”要开悟、“我”要成佛……这个观念,就是落在常见,有一个永恒存在的“我”,不管它是在六道轮回、还是跳出轮回解脱、还是有一天能够成佛,都是“我”成的嘛!对不对?“我”轮回或者是“我”证果嘛,所以这个“我”在我的观念里面是永恒存在的,它不会因为轮回或者是怎么样,它就消失了,不会,它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我要很精进地努力修行,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成就啊!“我”要成就,这是落在常见。

一般相信因果的,他就不会落在断灭见,断灭见就是说人死了,就没有了,很多人说:“谁看见?谁看见死后到哪里去?谁也没看见!所以就没有了,对不对?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既然是四大的假合之身,所以死的时候,四大分散,回归虚空法界。你说有一个中阴身,谁看见了?谁也没看见!所以没有看见,就不能证实它是真实有所谓的中阴身,因为我们就看到一个人死了嘛,然后他就腐烂了,然后剩下一堆白骨或者是烧成一小堆的灰这样而已,所以你说人死了到哪里?到哪里去了?也不能证明他是上天堂了、还是下地狱了,谁也没看见,因为我们没有天眼通。所以还是很多人认为死后是什么都没有了,尤其是唯物主义,对不对?唯物主义它就认为这个是物质嘛,我们色身是物质啊,死了以后就当肥料还不错,这就是落在断灭见。

所以这两个都错:落在两边,一个落在常边,一个落在断灭边;一个是常见,一个是断见,都不是正确的见解,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没有证到无我之前,其实我们是念念有我,都把“我”当作是真实存在的。

那你说佛法不是讲说人死了就到哪一道投胎,不是那个“我”一直去轮回吗?或者是我修什么解脱之道,就能够解脱三界呀,然后去证个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是吗?那你说没有我的存在,那是谁去轮回?谁在证果呢?可是你又说人死了不是断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你又说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我,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死了之后,不是说成为中阴身吗?那个中阴身不是我吗?然后那个中阴身再去投胎,那不是我在投胎吗?然后不是我死掉了吗?我这一世一期的寿命,看可以活几十年,然后有一天我就死了,那不是我死了吗?然后我死了又形成中阴身嘛,对不对?然后中阴身再去投胎,那个不是我,那是谁啊?

我们刚才讲过了,五蕴之身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只要是因缘所生,都是无自性、是空的,所以谁在轮回啊?是不是“我”在轮回?没有一个真实的我,那是什么东西在轮回?生灭无常的相续而已,懂吗?我们刚才讲,所谓的“我”,我们观念里面的我,就是五蕴的假合嘛,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我们执这个五蕴之身为“我”,我们刚才讲称为身见,所以我们就进一步讨论:这个我的身,到底是永恒存在的呢?还是死后就断灭了?那我们刚才也分析,这个五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啊!因为你去观察,这个色身不是永恒存在,因为它每一刹那都在改变,对不对?要不然怎么会有生、老、病、死,如果我的色身不会改变,我应该生下来就是那个样子,永远不会变,因为不是生灭、无常的,可是它会从小,从baby(婴儿)一直长到大,然后老,然后就死掉了,生、老、病、死的过程,不是说明它是生灭、无常的吗?所以它是不是实有的?它不是真实存在的。

色身是这样,刚才讲感受也是啊,感受也是一直在改变啊,我一下欢喜、我一下痛苦、我一下悲伤,变来变去的,就是无常嘛。然后我生起欢喜,等一下就消失了,前一念我还很欢喜,后一念可能我又生气了,表示它是生灭的,对不对?欢喜心生起来,它就消失、就灭了,痛苦生起来,消失、就灭了,所以任何的感受,它也是生灭的,它变来变去,变化无常,所以它是无常的,生灭、无常的,就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这个受蕴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想蕴也是啊。我东想、西想的,我一下想未来、一下想过去,现在想,马上又过去了,念念不能够停留,念念不住,念念生灭,这一念起来就消失了,起来就消失了,不管你念的是什么内容,你看每个念头,每个念头生起来就消失,生起来就消失,这说明什么?生灭的嘛!我们的想蕴是生灭的,然后变来变去的嘛,一下想这样、一下想那样,一下改变主意,一下又这样、一下又那样,这说明它是无常的,因为它会变化,就是无常的。永恒存在的不会变化,这样子永远都是这个样子,不会改变,不生不灭的,叫不是生灭的;可是你生起来就消失,那说明它不是不生不灭的嘛,变来变去,表示它不是常,它是无常,才会一直变化。

所以,我们一个一个来观:不管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发觉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我们以为的“我”,就是这个五蕴的假合,那我们一个一个观,它都是生灭、无常的,那有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没有啊!那是谁去轮回了?五蕴生灭的相续,懂吗?相续形成中阴身,相续投胎,相续又过了一辈子,又死掉了,都是五蕴生灭、无常的相续相,没有一个“我”去投胎,也没有一个“我”死掉了,也没有“我”形成中阴身、然后投胎,然后再形成一个“我”,这一世看是天(道)、还是人道、还是三恶道,都不是,六道众生也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懂吗?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就说明它是因缘所生,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所以一切众生,只要众缘和合而生的,因缘而有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

所以有没有一个“我”在轮回啊?没有,只是五蕴生灭、无常的相续相,有没有一个“我”在证果啊?证果是不是因缘所生?是啊!一切想要修行证果的那个过程也是相续,生灭、无常的相续,如是因如是果,你种下解脱轮回的因,所以你就能够证得解脱的果,也是因缘所生,所以有没有一个“我”证得阿罗汉啊?没有一个真实的我证阿罗汉,对不对?有没有一个“我”在开悟啊?所谓的开悟是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叫开悟,不是有一个“我”开悟了。“我”开悟了,就说明他没有悟,为什么?因为他观念里面还有“我”,就表示他还是无明、颠倒、愚痴嘛!怎么可能开悟呢?开悟,悟到什么?就是悟到无我的真理,叫做开悟啊,明白我空、法空的道理,那个叫开悟,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真实证得了这个境界、无我的境界,入了这个空性当中,如实了知,只要是因缘所生都是无自性的。

所以我们修了半天,都在修“我”啊,对不对?我要勇猛精进、我要做功德、我要放生、我要布施,我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还有十波罗蜜,我要发菩提心、我要度众生……统统错了!

那你说都是因缘所生、无自性空的,都是假的,那还要不要度啊?这样说来说去,“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众生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众缘和合而生嘛。什么六度、十波罗蜜,也都是因缘所生,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修行干什么?也没有一个我在修,也没有一个真实的众生可度,一切法门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也都是因缘所生法。那还要不要度啊?都假的!还要不要度?还要不要修?一切修行也是如梦幻泡影,都是因缘所生,还要不要修?也没有一个我在修行啊,也没有一个我在证果,那我干嘛这么努力,干什么?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啊!

那你们看,佛菩萨那么精进地往来生死六道当中度众生,他们是在干什么?难道他们不明白这个无我的道理吗?如果他们明白无我的道理,干嘛还那么精进要度那个根本不存在的众生?嗯?怎么样?菩提心都白发了,六度、十波罗蜜都不可得,怎么办?

所以,要明白中道实相的道理非常重要,不然又落在现在讲的边见当中。一切众生他是落在有边,他执著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我是真实存在的,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子女、耗了我一辈子努力的房子、车子,在他观念里面,凡夫众生来说,都是真实存在的,不然他干嘛那么拼命啊?拼命赚钱,拼命赚钱干什么?买房子啊、买车子啊,把家庭照顾好啊,事业怎么样?飞黄腾达啊。所以,一般的凡夫众生都会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他非常的执著。事业如果失败了,也是要他的命;家庭破碎了,也是要他的命;子女不听话,也是要他的命——为什么会那么要命呢?就是因为他把这一切都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我是实有的,一切法是实有的,我的家人、亲朋好友,所有都是真实存在的,房子当然是真实存在,不然我不是住在里面吗?不是住得好好的,你怎么可以说房子的自性不可得呢?我就明明住得蛮好的,还要看风水嘛,风水也蛮重要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是落在有边,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一旦听闻了空性的道理,就是我们刚才问各位的:都是假的,根本没有“我”存在,一切众生也不是真实存在的,那谁在修行?谁在证果?谁在度众生呢?那是不是就…,反正都是假的,就不要了嘛!对不对?赶快去入涅槃,那个是小乘阿罗汉会做的事,就是著在空边,他就直接入涅槃去了,破见思二惑,就可以证得涅槃,他直接就去入涅槃了,为什么?众生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嘛,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他也证到无我了,也明白一切众生都是无我的,所以他就度长假去了,入涅槃就是度长假,因为时间很长很长,就是在那个定中,什么事都不做,所以我们说他落在寂灭边,就是落在空边。

那还没有那个功夫证果的呢?也会落在空边啊。有些修行人他就说:反正都是假的啰,所以班也不要上了,都假的嘛!对不对?然后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苦闷,因为他一切的斗志、企图心都没有了,因为都假的,都是无我的,所以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他就不愿意再做任何的努力,所以他就生活变得非常消沉,意志也变得非常消沉,众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也不需要再去跟他们攀缘啦,没有那个必要啦,所以他朋友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孤单,意志越来越消沉,他就觉得人生很乏味——有一些修行人听了空性的道理,就变成这样的结果,他觉得没有什么好努力的,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啊,对不对?都是不可得的嘛,所以就不需要了——这个我们就说他落在空边。

那你说,菩萨他为什么那么勇猛精进地来回六道?自由来去六道来度众生?他为什么还能够这么勇猛精进地度众生?六度里面有“精进”度,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乘的唯一善根就是精进哦。小乘的善根,我们昨天讲过了,无贪、无瞋、无痴,是小乘的,要走解脱的路线,他们的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你可以做得到的话,你就可以证果,证阿罗汉果,什么时候做到?就是明白无我的道理,因为贪、瞋、痴是由我执来的,你证到无我,自然没有贪、瞋、痴,所以就具足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因此他可以解脱,证得小乘的涅槃。

但是大乘菩萨不走这样的路线,他觉得自己解脱太自私了,还有这么多众生在受苦,所以菩萨的唯一善根就是精进,勇猛精进度众生!不是都假的吗,他干嘛那么精进呢?就是因为他明白无我的道理,有了这个空性的智慧,但是他又不会堕在空边,他没有边见。他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他不会像凡夫众生落在有边,以为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他有空性的智慧,知道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所以众生是如幻的,六道轮回是如幻的。证得空性的智慧,但是又不会落在空边,(而是)由空中起无量妙用,任运生起大悲心,所以在他的观念里面,因为他有空性的智慧,所以他视一切如幻,他就入如幻三昧,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度,是如幻的我在度,不是真实的我,然后度什么?如幻的众生,宣说一切如幻的法门、方便善巧的法门,发如幻的菩提心,还是一样勇猛精进地利益一切如幻众生。所以他就不会落在空边,什么事都不做,入涅槃度长假去了,他不会做这种事。他有空性的智慧,但是又勇猛精进、利益众生,这个叫做“空而不空”,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中道实相,要不落在两边,就是要“中”嘛!不落在断、常两边,或者是空、有两边,不落在边见,所以他要行中道,这个中道,就是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那什么是诸法实相的道理呢?就是“空而不空”,第一个“空”,就说明他有空性的智慧,知道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然后在这个空中再起妙有,那个就是“不空”,所以他是证到空,但是他是不空,不空就是他能够行一切菩萨的事业,但是他明白一切是如幻的,因为他已经证到空了,但是他可以起无量的妙有,所以他是不空,这个才是正确的。

所以,修行人修到最后意志消沉,那个是错的,他正堕在空边,他自己不知道,然后他也不愿意再去跟众生结缘:“因为众生都不是实有的,我干嘛跟他结缘?”所以,会有这样著空的现象,表示他没有发菩提心,然后不明白真正空性的道理,就是诸法实相或者是中道实相的道理,他没有真正的明白“空而不空”的道理,所以他只见到空这一边,他就落在边见,他当然不会去执一切实有,但是他会落在空这一边,所以我们说他也没有证得中道实相。

这个就是所谓的边见,这个非常重要,不然我们都会落在一边,不管是哪一边,都是错的,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开悟成佛,当然所谓的开悟成佛,不是真实有一个“我”开悟成佛,就是真正明白“空而不空”的道理,所以他不会著在一切的事相上面,然后又任运的生起大悲心,去度如幻的众生,一切都是如幻的,所以他不会执著“有”这一边,又不会堕在“空”那一边。

好,这个就是有关于“边见”。

所以这个正确的见地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见地,我们修行才不会绕圈子,或者是一直遇到瓶颈,没有办法突破,那个就是见地的问题,没有正知正见来作为引导。所以功夫再怎么差都没有关系,就怕知见上错误,所以我们今天讲的五种不正见,一定要把它断除,这样修行就很容易进步。

好,第三个,是邪见。邪见也是有了身见之后,再进一步来讨论因果等等的问题。它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种邪见是“拨无因果”。认为“我”没有所谓的前因、也没有所谓的后果,这个就是“拨无因果”,这是第一种邪见。那为什么会有这种邪见产生呢?这是外道的一种错误知见。因为有一些外道,他多生累劫修无想定,我们知道生前修无想定,死后就生无想天嘛,无想天时间到了之后(它有一定的时间),入无想天之后,他又生在人间,转生到人道之后,因为他没有宿命通,他只是定力很高,但是他还没有发宿命通,所以他没有办法明白,他无想天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在他的观念里面,就认为说我和世间这一切都是无因生,因为他是离开无想天,然后生到人道,当他生到人道,一切世界都已经形成了,所以他以为是无因生——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看到人死后并没有中阴身去投胎。就是说另外一种外道,他修到天眼通,所以他可以看到中阴身去投胎的情况,他天眼看到的就是:诶?没有中阴身去投胎啊。所以他就认为没有前生后果,所以他才会拨无因果,认为没有前生后果,因为他看到人死了之后没有中阴身,那就是一定没有所谓的前生后果,所以他才会拨无因果。那为什么没有中阴身呢?有几种情况是没有中阴身的:第一种情况,就是死后生在无想天,他没有经过中阴身的;生在无色天,也没有中阴身;直接入涅槃,也没有中阴身,直接就证得涅槃了,所以他没有经过中阴身的阶段。那无色天,我们知道他没有色身嘛,当然就看不到中阴身。所以这一类的外道,因为他已经修到有天眼,就发觉人死了之后就没有啊,没有中阴身的存在,所以他才会拨无因果。

这是第一种邪见,拨无因果有两种情况。

第二种邪见,是所谓“拨无善性恶性”。认为说我不论是造善、还是造恶,都没有一定的善恶,这就称为“拨无善性恶性”,这也是一种邪见。那为什么会有这种邪见产生呢?这也是外道,因为有外道他修禅定,也是得了天眼通(因为我们知道修禅定就能发神通嘛),他得了天眼通之后,他就看到有一位大施主,生前就是布施的大施主,布施了一辈子,但是死后没有好的果报,死后却生在贫穷下贱的人家,所以他就得到一个结论是什么呢?就认为造善不一定有善果。你看他布施一辈子,大施主,结果死后居然生在贫穷下贱的人家里面,可见善因没有善果,造善业没有善的果报,不一定是这样的。

另外,他又是天眼看到那个造恶多端的人,可是他可以利用法术,那个造恶多端的人,他用一些法术或者是一些修什么外道法、消灾,然后又改变命运(道家也是有一些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风水上面也有一些什么造生基、什么的,看起来好像可以改变命运,那个都是命里有的才可以,命里没有的还是没有办法),所以他又看到那个造恶多端的人,他可以利用种种的法术来达到消灾或者是改变命运的目的,所以他又认为说造恶不一定有恶果,布施不一定有富贵的果报,造恶业也不一定有恶的果报,所以他就拨无善性恶性,所以他就认为说“我不论造善、还是造恶,都没有一定的善恶”——这是第二种邪见。

第三种邪见,就是“拨无凡圣道果”之事。这个就是说:没有所谓转凡成圣啦,我修了半天,我就可以成为圣人啦、还是什么。佛法里面是认为说我们可以成佛,对不对?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是佛,每一个众生都能够成佛;可是其他宗教就不是这样的见解啰,对不对?像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他们可以修了半天变成上帝还是阿拉吗?不可以啊!上帝只能有一个啊,我永远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我不可能藉由修练,然后我就变成上帝啊!我也不可能经由修练,我就变成阿拉真神啦,我永远都是上帝、阿拉的子民,所以就没有什么转凡成圣这种事情了,所以它是一种外道的邪见,就是因为他们否认说有那种证成圣人或者证什么道果这样的事情,对这些宗派来说是不能够存在的,这个就是所谓的“拨无凡圣道果”。凡夫就是凡夫,上帝的子民,永远是上帝的子民,你只要信上帝就能够得永生,你不用修炼,你只要爱你的兄弟、爱你的姊妹,这样就够了,死后就能得永生,然后生天堂,不相信的就下地狱啰。所以他们没有所谓可以超凡入圣、修道证果这样的事情。他们就否认,所以就叫做“拨无凡圣道果”之事。这是外道的一些见解,否认有修行能够证果这样的事情。

可是有一些另外的,外道有很多内容嘛,我们刚才讲是天主教、基督教或者是回教啊,上帝、还是阿拉真神,这个属于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但是印度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教派,他们是讲究要修行这件事情,可是因为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他们虽然会从事一些修行的事,但是会因为“非因计因”、“非果计果”而产生了另外的邪见,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四个:见取见,还有第五个:戒禁取见,这是外道他们修的。

第四个,见取见。那什么是“见取见”呢?就像有些外道,他们各自都坚持自己的主张是最殊胜的,依他们所主张的方式来修行的话,就一定能够清净业障、能够解脱、能够证得涅槃。可是事实上,他们外道的那些修行方法,并不能够真正的达到解脱或者是证得涅槃或者是清净业障,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果报,不能够得到这样的果报,这个就是“非果计果”,就是不能够得这样的果,却颠倒地以为可以得到这样的果,我们就称为“非果计果”。

依照他们外道修行方法,是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果报的,不管是他们修什么方法来清净业障啦,或者是认为这样修就能解脱啦或者是证得涅槃,都不是真正的解脱、证得涅槃,所以我们才会说它是一种错误的知见。这种见解是依主观的见解来的,因此就称为“见取见”。它为什么叫见取见呢?就是依“我见”而执取的见解,所以叫见取见。所以第一个“见”就是讲“我见”;“取”就是执取;第二个“见”就是见解的意思,就是“依我见而执取的见解”,所以叫做见取见。就是主观的成见,认为那个是对的,其实是错的,并不能达到那样的结果。

各宗各派都是坚持执著他自己的见解是最好的、最殊胜的,谁都不服谁,因此就会产生一切的斗争、互相的争论,然后想把对方比下去,所以一切争论,就是这样开始的,就是见取见的后果,就会引发一切斗争。所以我们要知道:见取见它是非果计果,就可以了。依照外道的修行方法,不能够得到不管是清净业障、还是解脱三界、证得涅槃这样的果报,他们却颠倒错误地以为能证得这样的果报,叫做“见取见”,就是非果计果。

那什么是“戒禁取见”呢?这又是另外一种外道的修行方法,就是种种的苦行,或者是很奇怪的戒律。有一些外道,印度的外道,有一些现在你到印度还看得到,他们还是这样:像涂灰外道,全身赤裸,涂满了灰的,然后又画了一块一块的,还可以看得到,从来不洗澡的,就是全身涂灰,你随时看到他,就是不穿衣服的,随时看到他,就是满身都是灰,然后在那边静坐,那个叫涂灰外道,现在还看得见,还有很多还是有的。所以当时的外道,有要学牛吃草的,因为他看牛吃草,死后生天嘛,他就学牛吃草;狗狗喜欢吃便便嘛,他就学狗狗吃便便;还有一种就是拔自己头发,他们不用剃刀,他们拔自己头发,像耆(qí)那教也是啊,他们严格杀生,他们严格杀生,看起来感觉比我们还严格,就是绝对不杀生。为什么不用剃刀剃呢?剃刀剃头发,会杀死很多头发上的不管是细菌也好、寄生虫也好,因为他们很少洗澡,可能有很多虱子、还是什么的。为了不伤害头发里面的众生,就用拔的,拔头发,这样就不会杀生了。他们严格吃素,绝对不吃肉,严格吃素,也是比我们还严格,每一口要吃进去口里面的东西,他们用手抓一把,然后检查里面还有没有刚才煮的时候,忽略掉的、还是什么,还有只吃根茎类还是什么,就是有些蔬菜他也是不吃的,因为如果吃那种蔬菜,也会伤害到众生,那个他也不吃,严格遵守种种的戒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绝对不可以犯的。所以如果你是耆那教,就有哪些、哪些戒律是不可以犯的,他们也有一些戒律或者是禁忌,说你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耆那教也有一部分是很类似苦行,他们不坐车的,就一直走,因为他们的行走,可以走到…,因为很累嘛,身心疲累,就累到没有办法动念头,懂吗?妄想自然息灭,所以他们走路就是一种修行,走到你连打妄想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入定啦,因为没有力气。

胡思乱想也要能量啊,因为我们每天的能量,大部分都是耗在那个胡思乱想,懂吗?所以为什么晚上好累啊,就是因为你胡思乱想太多了,如果我们已经在定境当中去做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你可以吃很少东西,甚至几天不吃,都还很有能量做工,懂吗?我们每天吃三餐到五餐,因为还有点心、宵夜什么的嘛,还有下午茶啦,早上九点、十点还要再喝个早茶,平均三到五餐,可是还是很累,为什么?就是打妄想。

所以耆那教的方法很好,就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累瘫了,身体也累了、心也累了,所以没有妄想。所以他们有很多他们的规矩。那死亡呢?自然走向死亡,他们已经决定说什么时候要死了,远离人群,一个人孤独的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让他自然的就死掉了,就是这样死的,孤独寂寞的走完一生的最后一程,所以他们认为这种死亡是最自然的方式。

所以讲到拔头发的啦、熏自己鼻子的啦、还有睡在钉床上的啦、用火烤、故意站在太阳底下晒、还要做种种的瑜珈动作哦,像什么金鸡独立,一只脚勾起来不能动,站在太阳下面晒,也是一种修练的方式,就是无奇不有、千奇百怪。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认为修这些,遵循这些规矩、禁忌或者是戒律,死后才能够生天,才能够消业障,才能够得清净的涅槃;但是事实是不是真的就能够死后生天?是不是真的就能够消业障,得到清净的涅槃呢?可不可以?没有办法,所以遵守这些戒律或者禁忌,并不能真正的生天、消业障或者是得涅槃,他们误以为可以,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为“戒禁取见”。

他们大部分这种修行的方式,只是没有任何利益的苦行而已,但是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所以我们就称为“非因计因”。就是说他们这些苦行的方式,并不是生天的因、不是消业障的因、不是得涅槃的因,他们以为是这样的因,所以我们叫做“非因计因”,并不是真正达到这些目标的因,可是他们依照这种方式来修,以为可以,所以叫做非因计因。这种错误的见解,我们就称为“戒禁取见”。戒禁,就是遵守种种的戒律或者是禁忌,叫做“戒禁”。执取种种的戒律或禁忌,以为是达到种种目标的因,可是却不能够真正达到那样的目标,我们就称为戒禁取见。

还有另外一类的外道,把修无想定误认为是入涅槃的正道,这个就是“非道计道”的戒禁取见,这是另外一种戒禁取见,我们称为“非道计道”。就是并不是入涅槃的正道,他误以为是入涅槃的正道,其实他是入了无想定,他以为无想定是所谓的涅槃,搞错了,他以为证得无想,就是把一切的想心所都灭了之后,他以为那个境界就是涅槃;可是不是,所以他就是“非道计道”,非涅槃之道,以为是涅槃之道,其实他入的是无想定而已,并不是真的入涅槃,这也是称为戒禁取见。

所以,所有修行内道、外道,所有修行,如果讲到持戒这件事的话,只有佛法的戒律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解脱这样的目标,你想要真正的解脱三界,证得真正的涅槃,只有遵守佛法的戒律才可以做到,其他外道不管你说出来的什么戒律、还是禁忌,你遵守都没有办法真正解脱,或者是证得真正的涅槃。

所以持守五戒十善,我们知道至少能有人天果报,进一步就可以证得涅槃、解脱嘛,甚至可以开悟成佛,都没有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因:解脱的因、证果的因、入涅槃的因,只有遵守佛法的戒律,才是真正的因、正确的因;否则就是戒禁取见。

所以,以上我们说的这五种不正见,都是对于真正的道理不明白,才会产生颠倒错误的见解,那这些颠倒错误的见解会染污我们的智慧,就是起了邪知邪见,所以它不是真正的智慧,是错误的知见,引发的是恶慧、邪慧。错误的知见,它只会染污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把邪的当作是正的,又把正的当作是邪的,这个我们就称为恶见或者是恶慧。

那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障碍正见的生起,错误的知见让我们没有办法真正的得到正知见,所以它会妨碍我们正见的生起,还会招感一切的苦果,努力修了半天,结果是苦上加苦。就像那些修苦行的外道,修的时候很苦,可是他以为有好的结果,没有,活的时候修得很苦,死了之后怎么样?还是一样受轮回的苦啊,所以是苦上加苦,并没有办法解脱苦,只是苦上加苦,没有办法解脱轮回的苦,这个就是错误知见所引发的过患。

好,我们已经把六种根本烦恼都介绍完了:昨天介绍的贪、瞋、痴、慢、疑,今天介绍第六个——恶见。这六种烦恼,如果藉由修行,要怎么样修?什么时候断哪一个?什么时候可以证果?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介绍这六个根本烦恼跟我们修行证果有什么关系。

我们昨天讲的贪、瞋、痴、慢、疑——它是属于思惑。所谓思惑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因为不明白道理,不明白事实的真相,所以在面对境界的时候,就会迷于世间的事。我们昨天说有事相,有现象界、有本体界,还记得吗?一个迷于事相、一个迷于真理,一个迷事、一个迷理,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迷于它的事相,这个我们就称为思惑。面对境界的时候,因为迷于世间的事所产生的爱著,这个我们称为思惑,这是比较难断的,因为我们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就马上引发贪、瞋、痴了嘛;除非你有修什么止观、还是修什么法门,四念住啊……,要不然一般就是眼见色,马上就产生贪、瞋、痴,就出来了嘛,我喜欢的就贪,我看到喜欢的,我马上贪就生起了,不喜欢的,瞋就生起了,没有喜不喜欢,就是愚痴;因为不明白,当下不明白,你眼见色,“眼识九缘生”,它是因缘所生,然后你不会著在种种的色相上面,你当下没有这个智慧的观照,一看就产生贪著了嘛,爱著,这个爱著的意思,执著的意思,就是马上就产生分别、执著,有喜欢、不喜欢、还有没有特别喜不喜欢的,那就跟贪、瞋、痴相应的。所以凡夫众生,六根面对六尘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引发种种的贪、瞋、痴、慢、疑嘛——这个就是所谓的思惑,它是比较难断的。因为面对境界,贪、瞋、痴、慢、疑就出来了,对不对?所以它是很难断的。

今天讲的见惑就比较容易断,因为它是思想上的错误而已,你只要有正知见就转了嘛,它是由第六意识分别来的。听闻了邪教、邪分别,就是外道的一些邪教理论,然后产生了邪分别,那你只要听闻正法就全部转过来了,所以它是比较容易断的,因为它只是分别来的,所以它是迷于理。“理”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空而不空”的道理,你如果明白的话,这五个不正确的恶见马上就没有了,明白中道实相,这五种不正见就没有了。或者是你明白无我的道理,就破身见嘛,那边见是由身见来的,对不对?你明白无我的道理,你就不会落在边见,也没有邪见;后面两个也没有,因为你遵守的是佛法的戒律,所以也不会非因计因、也不会非果计果、也不会非道计道,这种事情都不会发生了,所以它是比较容易断的。

那什么时候断呢?我们就要看这张表了:

初果的时候断见惑。见惑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它是属于见惑,是遇到境界的时候,因为迷于真理所产生的分别,这个是比较容易断的。所以我们看“断惑证真”,就是什么时候证四向、什么时候证四果的一个过程。

见惑。最初是断见惑,所以只要你断见惑,你什么时候断见惑,什么时候就证初果,小乘的初果,也叫做“须陀洹果”。所以我们就知道,小乘的初果就已经没有这五种不正见了,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断除第一个——身见,就是“萨迦耶见”,他已经断除,所以在初果罗汉的观念里面,这个“我”——五蕴的假合,不是真实存在的,在他的观念里面,已经没有说我的色身、我的感想、我的感受……色、受、想、行、识嘛,我的想蕴,没有,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念念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这样子来观,所以他没有身见,没有身见当然就没有边见,因为边见、邪见是由身见来的,你身见破除的话,边见跟邪见自然破除。后面两个我们讲过,你只要听闻佛法的正知见的,后面两个就没有,因为那个是外道才有,见取见跟戒禁取见,是外道才有的。一旦证得初果,你就永远不会堕恶趣;不会堕恶趣,如果你这一世继续地精进,再继续努力地破思惑的话,这一世就可以证果,证四果阿罗汉;可是如果你懈怠、放逸、散乱,就没有很精进的话,也没有关系,就是最多七返生死,也可以证阿罗汉果;精进的话,这一世你证得初果之后,你继续精进,修四念处、什么的……种种解脱的法门,你这一世就可以证到四果阿罗汉。如果不够精进,放逸、懈怠,再七返人天,也可以证得四果阿罗汉。

那怎么证的?我们就接下来看思惑。

首先断的一定是见惑,因为它比较容易断,它是分别来的,比较容易断,所以初果断了见惑之后,如果他这一生没有继续证到四果阿罗汉,他就必须要天上人间,七翻生死。那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呢?我们就看思惑。

所谓的思惑,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叫做思惑。它有分欲界九品、色界三十六品、无色界三十六品,一共是八十一品的思惑,详细的内容我们不用记,我们只要了解到什么时候证二果、什么时候证三果、什么时候证四果,这样就可以了。它一共有八十一品,欲界有九品,九品我们把它写出来了,就跟往生西方的九品莲花是一样的,也是分九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样一共九品。

所谓的七翻生死,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上上品需要润人天二生,就是说你还要到人天这样生死两生,一共是七返人间或天上嘛,前面的两世是在做什么呢?他在断欲界上上品的思惑,需要再两生,才能够断上上品的思惑。所以他到人天,然后往生在人天,往生,他就断了上上品。接下来,继续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各润人天一生,这样就过了几生去了啊?二、三、四、五,五辈子过去了。然后再接下来,中中品、中下品,共润人天一生,这样一共是一、二、三、四、五、六,讲到这边一共是六生。

但是,你断前五品的时候,断思惑前五品,我们称为“一来向”,又称“斯陀含向”;断六品,就称为“一来果”,或称为“斯陀含果”。为什么称为一来果呢?因为还有下三品的思惑还没有断,还需要再一往来于人天,来断后面三个,就是下三品的思惑,还需要一生,一往返人天,所以称为一来,一来就是还要人间或天上一生,所以称为一来果。

断下三品的思惑需要一生,能断下三品的思惑,就称为“不还向”。等到断尽,完全断尽下三品的思惑,我们就称为“不还果”,这是三果。刚才“一来果”是二果,这个“不还果”是三果,又称为“阿那含果”。为什么称为“不还”呢?就是你证得三果,就不再还生欲界,不会再来欲界,不管是人、还是天,都不会再来欲界受生了,所以称为不还果,不再还生欲界的意思。那他到哪里去了呢?三果阿罗汉到哪里去了呢?他就到五不还天去了,所以我们说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的去处,他不会再到欲界人天来受生,但是他还没有证四果阿罗汉,他到哪里去了?他到五不还天去了,在四禅天有一个叫做五不还天的,四禅一共有九天,其中有所谓的五不还天,它是圣者所居住的地方,所以三果圣人到哪里去了?就到五不还天去了。

他到五不还天做什么呢?就渐渐地断色界、还有无色界的思惑,渐断的过程,我们称为“阿罗汉向”。等到他断尽了色界、无色界的思惑的时候,我们就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果的意思就是不生的意思,就是已经证得二乘的涅槃,不再轮回三界。所以不生三界的意思,不再来三界轮回了,所以称为不生。阿罗汉的意思,就是不生,不来三界受生了,就能够暂时入涅槃,暂时解脱三界。

这就是怎么样证得四向四果的过程,见思二惑什么时候断,证初果、二果、三果、还是四果的一个断证过程。

好,我们把见、思二惑讲完了,所以我们知道,断见惑可以证初果,断见思二惑可以证阿罗汉果,这是小乘的果位。那大乘来说,还要继续地破尘沙惑、还有四十一品无明,才能够究竟圆满成佛,这是小乘圣者所没有办法做到的,他们只能破见思二惑,但是尘沙跟无明,小乘还在,所以我们才会说小乘人没有明心见性,就是因为他的尘沙、无明还在,他只能够破见思惑,暂时入涅槃,暂时解脱三界,这样而已。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开始我们就讲“随烦恼”,随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

我们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